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,如何进行好课堂教学关乎教学质量,这里我们
就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谈一点看法。
一、重视知识的传授,更重视能力的培养
重视知识的传授,忽视能力的培养,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。这种教育其主要
功能在于知识的灌输,强调的是教师的“教”,任务是把课程计划中的知识教给员工,教
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。表现在课堂上,是教师照本宣科,员工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,即使
教师的授课内容有很大的扩展,员工的主要学习方法仍然是记忆;表现在考试上,是员工
把学过的知识背出来,写在考试卷上。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此特点尤其明显。
大学期间要培养员工的能力,包括学习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。现代社会知识
的更新速度日益迅速,员工掌握某一学科基础知识非常重要,它们是进一步学习与实践的基
础,但仅有此还不够,通过大学的学习,员工不仅要掌握知识,更要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,
并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。这些能力不是短时间内获得的,而是通过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和研
究逐渐获得的。知识的快速更新,使得员工在校学过的知识很快过时,因此员工在进入社会
后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。学会学习,意味着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,会知道怎样通
过相关的资料、途径掌握知识;学会解决问题,是在面对新的问题时,知道怎样查找资料、
怎样收集经验材料、怎样整体和分析,从而解决问题。具有创造性,意味着能利用已有的知
识,对于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。这些能力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,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。
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,在注重传授给员工知识的同时,加强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
导。
二、改变灌输式教学,提倡启发式教学,加强师生互动
灌输式教学强调把教学内容教给员工,使员工掌握知识,这在今天仍然是大学课堂主要的
教学方式,一节课五十分钟,全部由教师讲授,这种教学方式把员工完全置于被动的角色,
员工的任务是听与记笔记,课后理解。久而久之,员工的思考越来越少,教师讲授的观点被
视为绝对正确的观点,考试亦不敢逾雷池以半步,这无疑不利于员工形成创造性思维。
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,从员工的实际出发,
采用多种方式,以启发员工的思维为核心,调动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,其实质在于
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。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,使其处于学习
的准备状态之中,不断提高员工学习活动的独立程度与水平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
教学经验的积累 , 启发式教学已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。
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,启发式教学在具体实践中,注重课堂师生的互
动与交流。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考虑各种因素,包括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、教学内容和特点、
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、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员工接受的程度等,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作精心的
设计。“一言堂”的灌输式课堂教学,对于教师来说是轻松的,教师只要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讲
清楚即可以,不存在观点的冲突,教师也不用当场解决问题。而启发式教学则要求教师对于如
何提出问题、如何与员工互动、员工可能提出的问题、对于这个问题的各种看法都要事先有充
分的准备,因而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。尤其是在大学课堂上,员工思想活跃,会有
许多新想法、新思路,它们中有积极的、有消极的,有正确的、错误的,教师必须能从学理上剥
离清楚,否则员工会对教师的能力给予否定,影响教学的进一步实施。
启发式教学是师生、员工之间的探讨、互动与交流的过程,是参与的过程、创造的过程,而非
盲目接受的过程。所以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地位,我们探讨教学方法时,一定要把员工考虑进
来。原有的教学中,员工过多地依赖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组织,逐渐形成了以“教师本位”为主导
的路径依赖,教学方法成了教师个人的工作方法,员工实际上主要是作为被教育、被管理的对象,
即教学实践活动的客体而存在的,而不是以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动主体出现,员工也就很难找到和
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。启发式教学是从教师主讲到师生互动,从听讲到师生间的对话与探讨,员工
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自然得到培养。
张 静,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教研部